金言|为什么要弄“三化-自动化、数字化和信息化”

为什么要搞自动化、数字化和信息化,任何一个人都能列出一堆理由,实际上可以用一句话来简单概括,这就是“强大人力、降低消耗、提升劳动生产率,不断改善人们物质和精神文明的需要!

为什么要搞自动化、数字化和信息化,任何一个人都能列出一堆理由,实际上可以用一句话来简单概括,这就是“强大人力、降低消耗、提升劳动生产率,不断改善人们物质和精神文明的需要!”脱离了这个主题,过分地陈述其它内容,会让人走偏!搞装备制造业自动化、数字化、信息化必须理解以下一些事实:

中国锻压协会 执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 张金

企业开展“三化”,应该有比较完整的现代企业运行体系,或者是运营流程。流程简单有效,又与时俱进。企业内90%以上的参与者应该非常熟悉企业的运作流程,并具有良好的守规文化或习惯。

企业人员对计算机应用完全熟悉,具有操作和使用软件的良好能力,以及应用新工具和装置的能力、素质和技能。

具有适用和实用的简单操作软件,以及可靠和安全稳定的硬件和软件系统。这里的简单易操作和系统稳定可靠是关键要素。

企业必须配备强大的维护和保养能力,具有现代思维方式和当代文化素养的人力是必不可少的,这是目前开展“三化”最大的难点之一,要求参与者具有很好的故障处置能力或素质,以及适应“三化”的行为和习惯。

产品批量大、品种类型必须可控、流程相对稳定、数据积累比较完整是必要的支撑体系,否则就可能带来效益升反而降的情况发生。

搞“三化”必须实事求是、因地、因时、因事和因人而异,不可雷同,必须基于“差异化”基础上的“三化”,否则“三化”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,就会成为摆设,实现“三化”也需要循序渐进,一次规划,分步慢慢实施,不能急于求成。

在现实生产中不能将“三化”作用扩大化,“三化”不能代替人力,可以减轻一些体力劳动,或者重复劳动,提升统计、计算和比对的速度,对人力(边间条件设置者)质量要求大幅度提升,要求人的素质和能力,主动性和自觉性越来越高,将人的传统习惯、认知惯例,以及思维模式不断刷新,对传统内容不断改变。

一些企业工作人员反映,在当下一股脑儿的“数字化和智能化”推进中,有许多不切实际的“三化”推进存在,复杂和不适应,也存在各种不可控因素引起的“用不起来”情况发生。

一些投资与成本降低和提升效率不成比例,本来就人工费不高的成本比例中,人力成本没有降低多少,还在持续攀升,因为建设“三化”和维护“三化”的人力和时间成本在持续增加。另一些出现的问题是建设容易运行难,由于实现“三化”的基础不牢固,思想认知不统一,没有做到因地制宜,试运行可以,几个月后就停了或干脆废了而拆除,成了过眼烟云。还有的企业建成时间和适应时间刚刚完成,由于技术和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迭代,还没有创造效益呢,体系已经过时了。持续投入不仅仅是软硬件的问题,也存在人力培训、体系修改和调试等成本的增加。

对于装备制造业企业在实现“三化”或者“数字化和智能化”中不容易操之过急,绝对不能一窝蜂跟随,满足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思想需求。企业需要由简到繁,由易到难推进,“三化”和“数字化和智能化”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是一个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,不会一劳永逸。因此,装备制造企业“三化”或“数字化和智能化”建设应该在满足以上论述的充要条件情况下,采取稳扎稳打,步步为营的策略推进,做到不忘初心。

维德视频推荐